辅导员优秀网文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浙里展示 > 正文

【优秀网文选登】浙江省首届辅导员网文大赛二等奖作品:浅谈我的“苏格拉底式”教育方法——走进学生心灵的奥秘

浅谈我的“苏格拉底式”教育方法——走进学生心灵的奥秘

张慧(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)

在我的启蒙阶段,从未接触过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。但是我骨子里是一个特别喜欢追问的人,也就是带着这种好奇亦或是固执,研究生阶段我选择了自己热衷的哲学方向。幸运的是,毕业后我又如愿沿着我热爱的教育方向继续奔跑。

“辅导员”这一职业在我看来是一个平凡却不简单同时又十分神圣的。之所以这么说,因为辅导员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变万化,随时都有可能将自己置身于“教育低洼”的境地之中。在和当前的90后、00后相处的过程中,我时常不得不启用心灵层面的东西和他们一起探讨。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,我不得不经常变换角色,但是更多的时候我喜欢以一个平等者的姿态和他们展开讨论,进行有效对话。要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,作为辅导员心中要有学生,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个教育对象,这是开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有效沟通的前提。

网络时代,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平台多样,方式灵活,但是传统的面对面的谈话式教育仍无可取代。而“谈话”是一个技术活,它考量着辅导员的综合素养。每一次的谈话随时都会遭遇“突发事件”,这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挑战。这意味着辅导员不仅要储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,还需在事件中不断总结和反思。在掌握谈话技术的基础上,如果能将其升华为艺术,这对辅导员来说也是职业能力的提升。

如何开启苏格拉底式的对白?准备是前提,我们绝不打无准备之战。和学生交谈之前,辅导员应有备而谈,事先应全面、准确的把握谈话对象的相关信息,其次要善于运用理论,进行深入对话,科学引导。除此之外,还应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,巧对谈话中的“突发事件”。说服、引导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逻辑思辨的过程,通过谈话,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自觉发现其思想的悖论。这样既显示了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。这种谈话,绝不是以一种家长式的长辈的姿态进行的,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是处于同一地位的完全平等的地位。

A是一个乐观大方的女孩,对未来想法很多但缺乏主见。第一次我和小A的对话,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以至于她记住了我,并私下称呼我姐。也是在第一次的谈话中,我知道了很多官方渠道提供不了的她的个人信息。我是她的忠实听众,也是一个秘密的保护者。乐观的小A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学业赶到迷茫,不知将至何处。于是,我又一次认真地和她进行了沟通。我和学生的每一次谈话,我都尽可能地避开诸如“你应该” 、“你不要”、“我认为”等这种相对强势的话语。我想要设身处地的去“同情”小A的处境,去接近真实的她、理解她。简单一过性的解决问题,不是我想要的。我更多的是从长远的考虑出发,于是我喜欢追问,想要弄清楚是何种原因使然,这样,我才可能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她认识自己,找到方向,同时我充分尊重她的选择。最终,小A确实如我所愿摆脱了矛盾的困扰,回到了以往的自信,向着既定的方向勇敢前行。作为老师,由衷为她感到高兴,也为自己的努力暗自骄傲。也就是在这种谈话中,我渐渐明白了如何将关怀、将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实践当中,如何自然的将大学生的人文情怀传递给我的教育对象。

再来说说我的另外一个学生小C,她曾深受人际关系的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学业。而小C性格内敛,同时又很不喜欢主动与人沟通,有问题一个人憋着。同时小C又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女孩,一次室友的一句话无意间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内心,她就萌生了轻生的想法。好在发现及时,才避免了一次大不幸。我并没有责备小C的选择,当我见到她的那一刻,我自然地走近她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,透过她的眼神,我读懂了她的孤独。对于她我无需过多的说教,我选择了问答的方式进行交谈,更多的时候我抛出问题甘愿做一个默默的倾听者,就这样慢慢地敞开了她的心扉,给了我走进她的机会。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。  

当然,我们的教育过程不可能都是这般顺畅。每个班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让人感到棘手的孩子。一般的谈话方式显然满足不了这种孩子的需要,发挥家校的教育合力尤为重要。但是,身为教师,我们如何从教育者的角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,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。爱是永恒的主题,在教育领域中,我也相信爱的力量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,应把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视为成长中的生命体,用包容的情怀看待他们的不足,学会欣赏,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帮助他们正视自己存在的价值,找到自信。我亦相信“世界上没有垃圾,只有放错了的资源”。

交谈中,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“钉子户”,其实本质上并不是坏孩子,他们很多人需要关爱,需要一个人生旅途的导航。身为老师,你若放弃了他们,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也就放弃了自我。如何去帮助他们?你得去了解她(他)们,走进她(他)们,重新认识她(他)们。做好这一步,自然离不开对话。对于这类孩子,对话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简单的说服的任务,你要通过设问找到问题的原因,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。说教式的对白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,时间久了还会影响到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判断和价值判断。

追问是一种习惯。在我看来,也是一种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,因为追问本身运用到教育的过程中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,它无关绩效、无关功利,它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。